3月7日,原茅台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李保芳,郎酒集团董事长汪俊林,习酒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钟方达等一行受邀到访国台酒庄。
郎酒、习酒和国台三家百亿级酒企“一把手”齐聚一堂,不仅瞬间成为行业热点,在新国发2号文件要求“发挥赤水河流域酱香型白酒原产地和主产区优势,建设全国重要的白酒生产基地”的背景下,更显得意义非凡。
据了解,李保芳、汪俊林、钟方达等一行不仅参观考察了国台智能酿酒一车间和数智化智能酒库,更在参观后进行了一场非常和谐融洽的交流恳谈会。
那么,他们究竟在谈什么?
谈“竞合”,兄弟企业多交流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只有百花齐放,中国几千年的白酒才能走得更好、更稳。”这句话,是贵州白酒对“竞合”最开始的认识,也是李保芳执掌茅台时所提出的“竞合”发展理念。
从携手走进赤水河源头反哺镇雄,到“贵州白酒发展圆桌会”,再到“世界酱白酒核心区发展宣言”,“竞合”发展逐渐成为赤水河流域酒企的共识。
座谈会上,李保芳直言,在方圆50公里的范围内,涌现出郎酒、习酒、国台三家成长性好、发展迅速的百亿级企业,这在整个中国都很少见。
“三家企业同处赤水河流域酱酒核心产区,都是骨干企业。”李保芳说,兄弟企业多交流、多合作,加强互相学习,相互扶持、共同发展,强化整个酱酒核心产区的竞争优势,更加凸显集聚效应,真正实现“大家好才是真的好”。
汪俊林与钟方达两位企业“掌门人”也表达了类似的观点,汪俊林认为,行业要团结,希望几家企业多走动,把产区和品类做好,一起做大做强。
钟方达说,郎酒、习酒、国台三家赤水河流域的骨干酒企,要努力成为行业中环保企业的标杆,共同把地方生态环保工作做好。
作为此次交流恳谈会的东道主,天士力创始人、天士力控股集团董事局终身荣誉主席、国台酒业集团董事长闫希军对李保芳、汪俊林、钟方达等一行表示热烈欢迎。
“郎酒、习酒和国台都地处赤水河流域酱酒核心产区,可谓一衣带水,希望三家企业能够共享发展经验,共建交流平台,共达企业使命,共促产区发展,在今后的工作中常来常往,发展中彼此帮衬,共同努力推动核心产区的繁荣发展。”
闫希军表示,正如保芳书记多年倡导和积极推动的,中国酒业要坚持“竞合”发展,区域企业要协同发展。
交流恳谈会上,大家一致认为,同处赤水河流域酱酒核心产区,要建立定期交流互访机制,良性竞合、抱团发展,在服务好消费者的同时,提升赤水河流域酱酒核心产区的竞争力,为中国白酒持续健康发展贡献力量。
论发展 坚守初心不动摇
2016年以来,在茅台的引领下,郎酒、习酒、国台等酱酒企业持续发力,“酱酒热”成为行业浪潮。
但因为疫情影响,2021年下半年以来,市场开始出现酱酒“降温”的说法。交流恳谈会上,大家也对这一现象进行了探讨和解读。
“规模就是地位、是底气、是竞争力。”李保芳认为,对酱酒“降温”的说法不必担心,站稳脚跟,注重文化建设和文化引领,加强渠道建设和研究即可。
事实上,“酱酒”的崛起,其底层逻辑是随着消费升级,消费者对高品质、健康生活追求的折射和体现。
酱酒因工艺的原因,在白酒产业自带“健康属性”,“酱酒热”的发展,既得益于茅台的引领,也归功于郎酒、习酒、国台等多数酱酒企业“长期主义”“品质主义”的胜利。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中国各行各业的品质时代、规模时代都会到来。”汪俊林分析,郎酒、习酒、国台纷纷过百亿,就是品质和规模战略的成果。
汪俊林还勉励:“大家要在品质上赶超比拼,让消费者喝到质量更好的酱酒。”
当然,一个企业的发展和成功,如果仅仅从品质的单一角度来考虑,无疑是狭隘和不客观。对酱酒企业而言,品质是基本盘。
除了品质之外,其他方面最是考验企业真功夫、硬功夫。
钟方达说,习酒这几年的增长得益于调结构,向外走,积极开拓全国市场。国台同样如此,聚集主品,聚集产业基础和全产业链的提档升级,这些都是确保企业行稳致远的必要因素。
闫希军表示,“十四五”期间,国台将坚持稳中求进、行稳致远,以打造“中国新名酒”为目标,努力在产业生态、智能酿造、健康导向、酒文化和模式创新五个维度构建“中国新名酒”的内涵体系,不断夯实中国新名酒的内涵基础和价值表达。
传经验 三人行必有我师
目前,随着国台顺利实现百亿营收目标,赤水河两岸“一超三强”的酱酒产业引领格局逐渐形成。在赤水河流域酱酒核心产区,一个规模庞大、体系完善、发展迅速的酱酒产业集群在川黔之间迅速崛起。
随着三家百亿级企业聚首国台庄园,洽谈、讨论、确定今后推动酱酒高质量发展方向,对整个酱酒行业的发展意义重大。
“酱酒热的形成,在茅台的引领下,郎酒、习酒、国台都功不可没,每个企业的积极进取精神和发展成果都值得肯定。”
座谈会上,李保芳对三家企业的发展给予了高度的认可和赞赏。认为三家企业的品牌影响力、品质提升水平,以及市场认知程度,目前都名列前茅,“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典型现象。”
如果说“竞合”与“发展”的话题过于庞大,那取长补短的经验交流,或许更能展现出一个企业的“腰肢”和态度。
李保芳说,国台智能酿造的技术创新、装备迭代及整个智能化生产过程的探索一直没有间断过,体现了方向性、战略性的趋势,应该得到全行业的支持和肯定。
汪俊林表示,郎酒讲究“三品”,即品质、品牌、品味,国台注重传承和创新,积极开展智能酿造探索,基础扎实,都是对品质的匠心和坚守。
或许两家企业的发展方式不一样,但核心理念却是殊途同归。
钟方达也认为,国台敢于创新,积极开展智能酿造,为行业发展做出了有益探索。
闫希军表示,郎酒的庄园建设做得很好,是“酒旅融合”的典范。习酒的制酒、制曲车间和标准化管理非常规范。国台作为一名外来者和后来者,要主动地、持续地向茅台、郎酒和习酒等名酒榜样学习。
“大家相聚国台、给国台现场指导、传送经宝,是国台发展史上的盛事、喜事,也称得起酱香企业的一件要事、好事和行业的一件大事。期望名酒榜样企业,继续给予国台关心,国台要继续认认真真地向名酒榜样学习,共同致力于酱香白酒品类高质量发展。”国台酒业集团党委书记、总经理张春新说。
干货满满的交流恳谈会,充满诚意的酱酒“三巨头”聚首,不管是从释放信号的角度,还是扎扎实实的交流内容,这一场“走访”,或将是酱酒企业共享发展经验、共建交流平台、共达企业使命、共促产区发展的重要示范。
业内人士分析,三家百亿级酱酒企业相互学习、相互促进,无疑为其他酱酒企业发展起到引领作用,推动行业的规范发展,扩大产区优势,形成产区合力,助力酱酒产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