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个贷不良现状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金融的迅猛发展,消费信贷呈现井喷式增长,个贷不良资产亦快速积累,失信人群规模不断扩大,呈现出年轻化及多头债务的特点,很多年青人因为冲动消费、盲目借贷而成为的失信债务人,很多人背负了多笔债务。以浙商资产正在处置的某消金公司的不良贷款为例,出现了同时背负多达30余笔债务的失信人,其中有银行、小贷及消金公司的借款,也有P2P等的民间借贷。
截至2021年,全国个贷不良资产已经累计达到1万亿元,其中80%的违约借款人为80、90后人群,而在90后人群中,只有15%不到的人群没有过借款行为。这批过度消费的年轻人,很多在二、三线城市或城镇务工,属于数量庞大的未来具备一定成长空间以及亟待帮扶的特殊群体即“新市民”。
截至2021年底,全国失信被执行人已经超过700万人。快速增长的个人金融纠纷事件带来了一些列社会的负面影响。
一方面,由于整体不良资产及违约人群的快速增加,随之而来的是催收行业乱象丛生,全国有5000余家电催公司,仅浙江省就有200余家,由于缺乏行业规范,出现了暴力催收、个人信息安全隐患等问题,金融纠纷日益增多,在黑猫投诉网站上,金融纠纷类投诉多达800万件。
另一方面,很多年轻人每天面对催收电话、短信的狂轰乱炸,无法正常生活,而多重的债务以及高企的利息及罚息造成了非常沉重的债务,以浙商资产正在进行处置的某消金公司不良资产为例,部分债务人实际年化利息超过了36%,远超债务人的偿还能力,再加上失信人的身份又让他们难以正常回归社会,找到稳定工作,形成恶性循环。同时,由于沉重的债务以及部分压迫式的暴力催收,很多债务人变为失联人群,据调查,欠款时间超过2年以上的人群,80%以上无法联系到,也正因如此,诉讼成了很多债权机构最后的选择。同时也产生了戴着调解中心帽子实则仍是电催的“假调解”模式,并没有真正与债务人进行有效沟通及和解。
近年来,全国因个人金融纠纷产生的诉讼案件迅猛增长,去年全年持牌消费金融公司的输送量就达到了10万余件,比上年增长了35%以上,耗费了大量的司法资源,另外出现债务人结成反催收统一联盟,社会矛盾进一步激化。
02 浙商资产提请协会指导个贷不良工作
当前个人金融已经成为国内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浙商资产为履行国有企业的责任与担当,从2020年8月份开始进入个贷不良领域进行尝试和开拓。通过一年多的有效实践,浙商资产提出探索个贷不良资产管理新模式即“网格化调解”,打造“新市民”信用修复新路径,助力“提低扩中”,支持浙江省高质量发展实现共同富裕的最有效抓手。
为此,浙商资产提请浙江省投融资协会作为主管机构设立浙江省金融纠纷调解委员会,并指导浙商资产开展全省个贷不良资产的风险化解及调解工作,在全省推进个贷不良处置网格化调解模式的试点推广工作,帮助每一个诚而不幸的企业及个人债务人重组债务、恢复信用,协助金融机构降低风险,为建立和谐信用社会、助力地方经济发展、实现共同富裕目标贡献一份力量。